English

煮知识论英雄

1998-11-2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郭良 我有话说

初识刘韧,就得到了他的新著《知识英雄——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》。不仅这个题目吸引了我,平实的写法,也是我喜欢的文风。该书曾经在《中国计算机报》的《人物素描》栏连载,IT(信息技术)行业中人早已先读为快。

然而,作为IT发展的象征,中关村对普通人来说仍然是个谜。中国人对世界首富比尔·盖茨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详,但是对自己国度中的IT群英却知之甚少。翻译过来的IT书籍与日俱增,而真正由中国人认真写的书却屈指可数。正如我在《网络文化丛书》“编者的话”中说的那样,“中国人有自己的视角,有自己面临的问题。况且,用中国人熟悉的语言来写作,也可以有一个更加友好的‘界面’。”我们更需要中国人自己的书。值得庆幸的是,《知识英雄》不仅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事情,而且使用的语言也不那么“专业”,其轻松的文字是普通老百姓都能读懂的。

当然,给中关村树碑立传,就有写“人”还是写“事”的选择。在广告铺天盖地,信息技术行业尤其重视信息传播的今天,知道联想、方正和四通这些大公司的人不在少数,但知道柳传志、张玉峰、段永基等领头人的大概也只有圈内人了。这固然和这些人忙于业务、不屑宣传自己有关,但是,中国人怕当“出头鸟”,恐怕也是原因之一。事实上,没有一个企业不带有创始人和经营者的印记。毕竟,事情是由人做出来的,而《知识英雄》就是一本讲“人”的书。

记得一看到《知识英雄》的书名,我就向作者提出疑问。中关村的企业家们真的都是因为知识而成功的吗?知识英雄就只IT行业才有吗?后一个问题是逻辑问题:“知识”是个大概念,讲“知识英雄”,至少还应该包括生物、化学、经济、历史等领域。至于知识对中关村的成功者的作用,只要对书中的50位人物作出统计,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:27位本科,13位硕士,只有3位博士,还有3位初中生和4位不知学历者。其中,虽然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不乏其人,但位居管理层而真正具有管理专业知识(MBA)的大概只有2人。

葛鲁夫曾经说过:在IT这个行业,只有知道畏惧的人才能生存。知道IT行业的凶险,才会冷静面对挑战,这些已经远远不是知识所能给予我们的了。看看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,有知者众,称雄者寡,恐怕缺少的还是知识以外的东西。

从书中介绍的中关村创业者那里,我们大都可以看到共同的动力——当年的知识分子“下海”潮。究其原因,一是知识陈旧,无法跟上国际先进步伐;二是知识贬值,无法养家糊口:三是原单位人际关系复杂,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。所有这些无一是对创业者们的学术知识的肯定。希望电脑公司总裁周明陶明言:“我们根本不叫学者。”

但是,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分工。骂孔夫子“四体不勤”、让知识分子下“五七干校”已经成了历史的笑柄。就像解放军应该保卫祖国而不是经商一样,知识的力量在于知识本身,而不是其他。当我们把“知识”和“经济”、“英雄”等字眼划等号,把“知识”和“腰缠万贯”、“雄才伟略”联系在一起的时候,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变味。对于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来说,“下海”无疑是一个痛苦的选择,并且真正通过“下海”而获得成功的也毕竟是少数;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,让知识分子都“下海”也未必不是历史的悲哀。

当然,这些已经不是《知识英雄》一书其作者所能解决的,也不会防碍我喜欢读这本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